行业资讯位置:首页 > 新闻报道 > 行业资讯
积极推进双向转诊 是破解就医难题关键
发表时间:2019-09-19     阅读次数:     字体:【

微评

李海楠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开透露,当前,我国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患者就医流向趋于合理,双向转诊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医疗资源实现共享,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18年,全国医疗机构双向转诊患者1938万例次。其中,上转患者比上年同期减少15%;下转患者比上年同期增加83%。75%的医疗机构实现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所有地级市和1800多个县。截至2018年底,全国62%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22%的县级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对前文所述双向转诊促使患者就医流向合理化的表述,笔者以为值得一表。伴随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口流动频次的增加,群众就医逐渐被冠上了“就医难”的表象。一方面,这背后的确存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另一方面,也有其结构性特征,即知名专家号就诊与普通门诊就诊之间的倒挂现象。

按照一般逻辑,患者生病就医,理应就近就医,从社区医院优先就诊,如果确有需要才需转诊到上级医院。然而,实际情况是,群众一般的普通疾病以及一些基础病症也会集中到少数的大医院找寻名医问诊,甚至不惜花费寻求特需诊疗,如此也一度为挂号黄牛等提供了温床。

对此,国家层面也早已采取措施,誓言破除就医难现象,有效引导就医需求。一方面对黄牛等动辄开价高昂的挂号费大刀阔斧地加以遏制和消除,另一方面,则从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其中,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正是其中重点。

显然,此次国家卫健委的数据对近年来的工作成效给出了满意的答卷。当然,真正对就医需求形成有效引导,提升诊疗效率还任重道远,比如,数据显示的2018年下转患者比上年同期增加83%的背后,仍传递了群众就医对大医院的名医的热衷。在笔者看来,面对就医难,民众需要有一定理性,除非必要,一般疾病没有必要找所谓的副主任以上的专家看病。对于一般疾病患者而言,还是应该考虑一般门诊,很多病症在基层都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的药物,都可以在基层医院购得。

毕竟,相较于以往鼓励患者“用脚投票”去选择医院和医生的政策倾向,如今积极鼓励和引导民众有秩序、有层次地参与分级诊疗,促成百姓和医院共同理性、有序地应对就医难问题还需要更多时日。

当然,客观上,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也的确造成了区域性、结构性就医难。而这一局面也将随着医联体的构建逐渐改变。据国家卫健委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4种医联体模式。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表示,现在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都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而且覆盖了全国所有的贫困县,正在向乡和村延伸。


 
上一篇:我国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 双向转诊成效初步显现
下一篇:涵盖207个成员,这个联盟开通危重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Copyright  ©  2017-   舒辅(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腾云建站仅向商家提供技术服务 备案号:沪ICP备17030681号-2